人民日报整版讨论“创造更好的数字化生活”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35

网络改变生活有什么应用_网络改变生活方式的例子_网络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事例

人民日报(2019-06-21 09 版).

本期主题:信息化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更加智能的生活方式。信息化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能如何改变生活方式?如何创造更好的数字生活?本期观察版发表的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问题。

-- 编辑

创造更美好的数字生活(人民观察)。

吴贺全

网络改变生活有什么应用_网络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事例_网络改变生活方式的例子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 2018 年 12 月)》。

起草:张丹峰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化驱动的。世界因为信息化而更加丰富多彩,生活因为信息化而更加不同。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是不断扩大,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需求。新时代,我们需要解决数字鸿沟、信息安全、应用成本高、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数字生活。

互联网作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已经完全连接到互联网 25 年了。截至 2018 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9.6%,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的互联网用户比例高达 98.6%。互联网的发展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推动着数字生活的形成。

信息化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浪潮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化驱动的。可以说,世界因为信息化而更加丰富多彩,生活因为信息化而更加不同。

信息化正在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深刻影响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在“服装”方面,依托虚拟现实(VR)技术,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3D视觉来选择衣服,并通过穿着它们的机器人模型观看效果;增强现实 (AR) 技术让人们可以直接在线体验穿着服装的感觉。此外,无论是定制服装还是定制鞋,都可以依靠数据库和3D模型库实现个性化服装和鞋子的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随着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深度融合,“服装”的个性化定制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生活。在“粮食”方面,农业信息化可以及时发现和发现土壤水分、肥力、病虫害,有助于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大数据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物联网与区块链的结合,可以监控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整个流通过程,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如今,外卖非常流行,移动订购已成为一些人生活的正常部分。在餐厅里,已经可以实现厨房机器人的配菜和前台机器人的送餐。在“住屋”方面,智能建筑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于建筑的设计、运营、维护和管理。IBM 认为,到 2025 年,全球五分之一的互联设备将用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各种家用电器都可以联网,可以增加语音控制或手机远程控制功能,照明和空调可以识别环境状况自动启动或关闭,冰箱可以提醒人们储存食物的保质期,而其他一些家用设备将实现安全, 节能、娱乐、养老监控等功能。可以说,信息化的发展,将把“好住的地方”变成“好地方住”。在“出行”方面,智能交通被认为是控制大城市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例如,根据经验设定的红绿灯转换节奏很难适应路况的动态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将摄像头与红绿灯控制系统连接,即可实现红绿灯转换的智能化。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线叫车和共享单车不断发展,方便人们出行。5G 以每小时 500 公里的速度进行通信,为未来的高铁加速和无人驾驶做好了准备。

信息化正在向更高层次扩展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除了人的生理需求外,还有安全感的需求、情感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信息化在深刻改变人们衣食住行的同时,也延伸和拓展了人们的其他需求,更好地满足了这些需求。例如,安全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人身安全、家庭安全、财产安全、健康安全等,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公共安全水平。例如,使用遍布道路卡口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有效检测假牌车辆、超载车辆、超速车辆等,维护交通安全;面部识别系统可以帮助找到走失的儿童。在医疗领域,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可以加快药物开发过程,高清视频和可靠的传输系统可以支持远程医疗,AR 技术可以缩短医生的培训时间。学习、娱乐、体育、旅游属于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信息化在这些方面也非常有用。例如,语音到文本的转换,母语和多种外语的自动翻译不再是问题,人们可以实时自动将语音翻译成几十种语言,轻松与外国朋友交谈。微信等社交软件让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搜索引擎、MOOC 等为人们了解世界和学习知识开辟了一个新世界。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可以进一步丰富通信功能,可以在手机中嵌入各种传感器,以扩展人们的感知能力,实现环境感知等功能。

解决数字生活面临的问题

信息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带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的数字生活。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解决数字生活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决数字鸿沟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数字生活。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是指信息技术领域的鸿沟,既存在于信息技术发展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目前,我国在信息化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但不同人群在掌握、拥有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信息化发展也很不平衡。穷人在信息化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障碍,数字生活对一些人来说仍然遥不可及。我们不能让互联网的高普及率掩盖数字鸿沟,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均衡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数字生活。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提高数字生活的安全系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应用才能利于社会和人民,不当应用也会危害社会和人民。当前,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让信息化更好地造福人民的话题。在信息时代,人们享受着数字生活带来的许多便利,但许多人却被网络黑客、网络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欺骗”。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深入,就越应该重视信息安全。需要通过技术、法律等手段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让人们能够更安全地享受数字生活。

解决应用成本高的问题,使老百姓用得起信息服务。要创造更好的数字生活,必须加快信息服务的普及,降低信息应用成本,让信息服务人能负担得起。为此,中国近年来推出了许多有效措施。今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网速降费,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下调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下调20%以上,低收入和老年人群“地板价”资费下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信息应用将不断涌现。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高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群众用得起信息服务。

解决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为数字生活提供法律保障。信息化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信息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当前,数字化正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保障数字生活的健康发展。例如,从今年 1 月 1 日起,中国的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电子商务法》是规范中国境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的专门法律。要全面审视和深入分析信息化发展中的法治问题,不断完善与数字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数字网络世界已经初具规模

信息化催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顺应潮流)。

温吉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激动人心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变革,在我们生活的物理世界之上出现了数字网络世界的原型,人们的很多活动直接发生在数字网络世界中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而物理世界和数字网络世界是相连的, 线上线下生活紧密结合,数字生活时代已经到来。从电子商务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到智能交通、智能出行,再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相比,信息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更广泛、更深。信息化的发展将全面改变社会面貌,催生新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截至 2018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9.6%,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31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4.8%。这一系列数字意味着,信息时代数字中国的建设正在带来新的产业升级、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信息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新体验,满足了人们的品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也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提供了保障。此外,信息化还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有尊严,更好地满足人们尊重的需求;信息化也为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在未来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和5G技术将取得新的突破,这将对社会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展望未来,信息化必将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高性能芯片、基础软件、移动设备、物联网、高速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构建了数字网络世界的基础设施。在需求的驱动下,带宽速率、存储容量和计算性能的快速发展,使海量数据能够顺利完成从采集、传输、存储和计算的生命周期。数据作为数字网络化世界中的核心资产,与物理世界中的物体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不可复制性已成为数字世界数据流通的关键问题,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速,提供了将数据转化为决策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和方法。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 等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与数字网络世界交互的界面。智能硬件和机器人技术等技术将数据和智能转化为实际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信息发展的水平,将构成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要统筹规划,加大对信息技术领域基础前沿技术的投入,特别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培育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为未来数字生活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化可以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与法律和文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数字网络世界及其与物理世界的互动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信息社会治理框架的构建,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和文化的双重支持。一方面,信息安全,尤其是网络安全,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和使用中的任何安全和隐私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用户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治化,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数据和服务权责等,切实维护数字网络空间的安全可靠,使人们能够用得好、放心地使用信息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数字网络空间已日益成为数亿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虚拟生活空间。就像现实社会一样,文化建设在这里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加强管理,深入开展教育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风气正气的网络世界。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让信息化服务于人(每个人的笔迹)。

高欣民

90 年代末,一本名为《数字生存》的书风靡一时,作者在书中展望了数字生存的未来。其中许多预言早已成真。在过去的 20 年里,信息化发挥的作用远比我们曾经想象的要重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表明信息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以信息化为名正式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始于1993年,在此之前,人们更多地关注计算机技术或微电子技术的应用。1993 年 12 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为这一起点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浪潮开始兴起,互联网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应用向信息化转变的关键因素。25年来,中国全功能上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社交方式和工作方式,展现了信息化服务人民的无限魅力。

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医疗和社会保障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例如,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的网购用户规模达到 6.1 亿,73.6% 的网民进行网购。社交网络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截至 2018 年底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每天有 450 亿条消息和 4.1 亿次音频和视频通话,这需要高水平的云计算能力。信息化也对社会就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信息化对一些传统工作岗位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创造了更多的新就业岗位,使人们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政府信息化已从支撑政府内部业务转向服务公众,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数据、少跑腿为群众”。

尽管中国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它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例如,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农村互联网用户为 2.22 亿,占全部互联网用户的 26.7%,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 38.4%,比城市地区 74.6% 的互联网普及率落后 36.2 个百分点。还应注意的是,我国服务业信息化发展迅速,而工农业生产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发展缓慢。服务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以消费为导向的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但以生产为导向的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大发展力度。近年来,在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生产性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加速。

当前,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信息化正在从网络化走向智能化。网络化阶段的信息化主要以连接人为主,原有的业务流程以软件化为主。进入智能化阶段,网络不仅可以连接人,还可以连接物、流程甚至数据本身,可以处理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多样化的数据,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更好地服务人们。智能舞台的信息化在连接万物的基础上形成了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能力,在技术上可以逐步实现“机器换人”和“算法赢人”。在信息化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后,有必要深入思考信息化如何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追求更智能的机器和更精准的算法,但在处理机器与人的关系时,我们还是要坚持人的核心,智能机器应该与人合作,智能算法应该善待人。

信息化只有一个起点,没有终点。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信息技术惠及全社会,让数字红利惠及所有人。这就是科技进步的价值追求和意义。

(作者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