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告人月薪5000
1.进入雨季
主持人韩宇晚上前往酒仙桥采访蓝牌CEO潘飞,但办公区依然灯火通明。她问潘飞:营销是一个很苦的行业吗?
潘飞只说了一句“越来越滚”,就把话题引到了世纪初——那是广告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广告“很体面,利润也很高,可以改变一个品牌的命运,可以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一般来说,对过去的记忆有两种情况:一是记忆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青春一去不复返了;二是记忆中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青春一去不复返了。遇到困难是很难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广告业显然属于后者。
“广告已死”、“4A已死”的说法已经是老生常谈,很多大学都禁止了广告。最近有广告商在年终总结中直接感叹:“给行业送坟墓”真是可笑。广告商移动化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员工阿诺收到一系列有关行业的问题时,一开始还有些辩护,但很快就放弃了。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当下很多广告主的心理写照:习惯性维护职业尊严,同时在行业低谷的反复煎熬中表现出妥协、平躺。
敖先生用“平淡”二字来概括2024年的广告业。尽管外界传出不少这个行业“不走运”的消息:开春不久,就发生了“312广告圈地震的EXCEL表格事件”。迪思公关搜索讨债……但这个行业已经叫了很多年了,到了2024年并没有变得更好,甚至更糟。
他精通“惨”的具体内容:预算越来越难,比稿子越来越残酷,赚的钱越来越少,客户越来越难服务。工作。
不是身在其中的人,可能很难从这行句子中感知到具体的疼痛。
不过,对于体验过好场景的广告主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就像10平米的租赁房从独栋别墅变成了10平米的合租房。饭还在吃,感觉一切都不一样了。租下昏暗的房子后,人们的呕吐欲就消失了。
很多人选择离开。
近十年来,在互联网行业的彩虹效应下,不少聪明的年轻人告别了4A广告公司,转而为胸前佩戴的大厂商感到自豪。制作一个广为流传的口号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理想,把更漂亮的PPT变成更现实的年终报告愿景——它与收入直接挂钩。
当一个大的厂商吸纳了足够多的优秀广告主后,公司就可以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Inhouse团队。比如快手市场的“WE和我们的工作室”就制作了《五百故乡》系列、《大家族特产》、《我去南方》等作品,甚至被很多广告公司学习。
当甲方的创意能力足够强的时候,大部分就交给乙方,大部分都是执行部分。相对于整个案件来说,这也是一个更划算的操作。业内流行的一句话是,广告公司的意义比创意更重要。
每年复苏的贫瘠也能说明问题。
阿螺所在的广告媒体,到了年底,都会盘点一年中的精彩案例,但当他最近邀请行业大咖做推荐案例时,大家却显得有些犹豫。
“有几个很好的案例,比如B站“大魔术师”于谦代言的宝马Minicoop(ER)、饿了么的新年KV……但哪部作品真正出圈,还是它显然比其他案例好很多,可以说是“没有”。
这与阿口初入行业形成鲜明对比。那是2013年,他记得几乎每周都会有一个编剧案例。减少趋势在2018年左右开始出现,此后越来越明显。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广告业,进入雨季。
二、过时的
“我的抖音用了4年时间,证明过去的宣传片、广告片在短视频时代已经过时了。”
在与财经作家李响的对话中,雷军直接表达了对传统广告的衰落。这对于老大哥来说并不是一个挑剔的标准。整个2024年,雷军都在短视频平台上。小米SU7发布后,不断破圈被嘲:为小米节省营销资金。
雷军的模式已经被企业家复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第二个案例——一群广告公司应该庆幸这一点,饭碗暂时没有丢。
说实话,很多年轻的广告主还没有50多岁的雷军那么活跃。
红产创意总监金叔曾提到:过去十年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广告行业的主流创意内容本质上没有改变,基本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
当然,需要承认的一个现实是,许多天才的广告创意都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一位资深广告从业者见证了4A公司的辉煌时代:月费超60万,年营销费用超千万,团队有充足的资金打磨创意。现在,“拣货搜索”已成为行业主题。
从2019年开始,几乎是短视频高速崛起的开始。 “网红干掉一家广告公司”的讨论在业内兴起。 2022年,刘德华主演的一汽奥迪广告片《小生命》被指抄袭博主“北大人”,一度将这一关注推向高潮。
创造力的另一个表现是路径依赖。
Chichi是一位媒体项目经理,一年前就拿下了行业TOP 3的广告公司。以“潮酷”概念打开年轻人市场。
琪琪感觉有点奇怪:
宏观层面,潮牌业务正受到质疑。潮牌的销售业绩也下滑了10%以上。
从微观层面来看,跨界联合营销的目标是两个品牌的导流,同时制造话题。但大厂的用户画像与潮牌存在较大差异。带着需求和疑问,琪琪联系潮牌,却被拒绝。
策划左岸咖啡并做了广告的叶明贵,让当时已经濒临倒闭的叶明贵说:广告商的大脑一定有黑魔法,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这里的“能力”可能主要是指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问题主体变成了广告主本人时,“黑魔法”的难度就被无限放大。
有广告主发现,在这个最需要新鲜感和创造力的行业,很多人选择将自己封锁在旧模式中。
某广告公司承接了某新能源豪华汽车品牌的宣传。工作人员鲍勃私下告诉我:他和他的同事仍然拥有传统的豪华汽车品牌,“对这些品牌的认知是根深蒂固的”。
生活中选择哪个品牌是广告主个人的自由。但这不得不被视为品牌广告的失败。奥格威广告界的每个人都知道:We Sell or Else。太远了。
类似的停滞还体现在收入上:2000年,奥美应届生的新鲜工资为5000元,而同期我国员工平均月薪为781元。 23年后,后者的数字已升至10058元,奥美新生的月收入仍为5000元。
也是5000元。那时,奥吉尔斯特可以在北京回龙观购买一套2.5-5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只够支付同一地点两居室的单人月租。
工资起点20年没有变化,但上限比20年前低很多。
广告行业的大部分财富仍然掌握在那些经历过时代红利的人手中。传统豪车的BOB用了8年才实现月入2万。期间加班到凌晨2点是常态。参加朋友婚礼时,他在餐桌上改了PPT。
刚入行时的热情早已荡然无存,现在行业受到打击,他只想保住饭碗。
三、主动与被动的转变
“如果5年内你还用同样的方式做生意,那你离关门就不远了。”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过。
眼下,原本属于传统广告公司的蛋糕,正在被众多“势力”瓜分:甲方、亲历者、性价比胜利的公司、流量长的MCN机构。
动荡之间,传统广告商仍然相信,只要做得好,子弹最终会飞回来。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一天何时到来。
对于大多数传统广告公司来说,冬季是当下的决定项目。
一个行业共识是:相比内容优秀,但渠道力量薄弱、不善于运用工具的媒体渠道,一篇内容只有60分,但渠道强势的渠道更受品牌欢迎。
琪琪在品牌店开业时对品牌店的宣传方案印象深刻:在内容方向上没有任何策略和传播策略,只放置了两个信息:服务团队配置和资源列表。前者是告诉甲方有足够的人手,后者是合作名单,包括不同平台的专家和市场规划。
“显然,这是渠道代理。”琪琪解释道,却拿下了甲方的名单。
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渠道代理商作为二级供应商,是丙方,一般是从广告公司(乙方)那里接活的。他们没有创造力,但拥有强大的媒体渠道——当后者的权重迅速增加时,丙方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可能并不逊色于乙方。
更重要的是,它们很便宜。
事实上,这也是蓝标南下的核心原因之一。
作为广告地,北京和上海各有特色。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有实力的媒体渠道。除传统电视台、纸质媒体外,国内10家广告平台中有7家位于北京,逐渐形成“重媒体、轻创意”的格局。上海广告业仍然以创意为核心,因此聚集了大量优秀的创意热点店和人才,并不断产生消费品牌——他们是广告公司的重要客户。
因此,蓝标南迁可视为积极错开与媒体的竞争,进一步放大其创意优势。
更多小型广告公司也在南下。一家服务于主流体育用品品牌的广告公司在北京保留了两名员工,其余人员将于2024年搬到上海。“这样离客户更近,很多广告拍摄也是在南方城市进行。”该公司创始人尼克表示,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部搬迁。
他需要努力降低公司的成本。
低廉的价格带来的是残酷的内卷。 2024年,他前往甘肃拍摄广告。他了解到,同行中有一家“一人公司”,拍摄一天只收2000元。他被这个价格震惊了,“我开的机器不止这个数字。”
受市场因素影响,甲方明显削减了2024年的预算,这让他对一切成本更加警惕。靠兼职工作可以解决的问题永远无法雇用全职工作。
二十年前的中国广告业,可能还有一些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剧《广告狂人》所呈现的影子:一种高层感和使命感,那么现在,它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竞争时代。抢购:看似足够丰富,但缺乏性价比的产品根本没有上地摊的资格。
信息流广告就是典型。
前几年广告公司也会找团队搭建场景,一天要砍20个、30个,一个的成本大概在四五百元左右。但现在,一场直播就能产生的一段,可以将单次成本压缩到50元以下,效率明显超过TVC。
从传统广告主的角度来看,切片没有技术含量,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当然,在商业效率面前,广告主的体验并不重要。
四、时间不等人
20年前,4A向国际品牌收取的月费最高为100万美元。当时的广告主也是金领中的金领。社交媒体平台上广告商的原理让人想起之前公司老板接机的原理。它要么有趣,要么丰富。很给力的顾客也可以接,但是要加钱。
随后,广告主也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品牌营销人员杨柏在自己的公众号中惨痛地回忆起那段时期的繁荣:
“我2015年在阿里,一年做三四个大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三四个不同的乙方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核心13岁必须经过三四个提案来比稿。加上创意部的夜店, 12个月在车间坐坐,其他时间在项目室拼搏,时间不超过1个月。
后来我回到北京在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赶上了公司赚钱的好时机。他们还是聘请了一家广告公司,月费50万+。一千亿……”
曾在该品牌工作过的 Fred 也感觉像是前几年的日记。他当时经常交易数千万的品牌项目。他的日记里,详细记录了他对百万级项目的恶心心态。失业10多个月后,他回望当年,觉得那篇论文很荒唐。
尽管广告主的预算不断压缩,但对于广告主来说,他们仍然是“金主”。 “广告狗”只能不断降价、提高质量来争夺订单。
危机并不存在。
2024年业界讨论的一个热门关键词是:AI。
相比于更换城市带来的麻烦,尼克更担心有一天科技会抢走饭碗。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一直在追踪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尝试在工作中尽可能多地使用。
不久前,广告界传出重磅消息:知名广告公司鸿蒙与爱贝(IPG)宣布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集团。鸿蒙首席执行官约翰·雷恩表示:“此举让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等待技术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击倒我们。”
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影响整个广告行业。
可口可乐、麦当劳、Merbolian、淘宝、耐克等大品牌都加入了AI生成广告的队伍。玩具反斗城与索拉制作的3分钟耗资20万元的广告片,让广告公司大吃一惊。 ——以前,15秒的广告要花几百万。
虽然目前AI广告的口碑褒贬不一,但它所代表的技术趋势是必然的。一位广告商在社交平台上感叹道:
“如果你的天赋可以平庸,那你还真的需要害怕。如果你有一些不错的技能?那么人工智能将是天赐之物。人工智能没有那么成熟的直觉,不可能与别人产生共鸣。不可能捕捉到讲故事的人文联系并发挥其作用。”
一位人工智能从业者亮身份后回复:你的观点非常正确。
变化带来的痛苦并没有因为新年的到来而结束。不少广告从业者对2025年的前景表示担忧,无法明确何时会重新出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新的产业格局可能在变革中产生。正如《广告狂人》中的台词:稳定意味着倒退。三十年前,如果现在仍然适用,这也是一种停滞甚至是落后。
然而,花蜜,我的奶油。
变化给一些人带来痛苦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也必然会给另一些人带来快乐。
在广告主下滑的背景下,广告从业人员数量和广告产值逐年提升:去年广告业务收入13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从业人员中,不乏内容创作者。
当传统广告商还在感叹“一切商业社会的产品,一切都需要花钱才能得到,只有广告是花钱跳过的”时,王七爷的一则广告,点赞数轻松突破1000万女士单次报价已达70万,去年她的年收入接近2500万元。类似的例子在短视频平台上也很常见。
作为媒体的广告,目前仍然显示出它的价值。或许可能不是整个广告行业,而是未来有时间转的人。他们不幸成为了行业的炮灰——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主动选择的结果。